查看原文
其他

“金刀手”陈海生:守护群众的健康心跳

宋炳军 王璐 广东卫生在线 2022-10-08



2021年8月,第五届寻找“广东好医生”推选结果公布,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重症联合党支部书记、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陈海生在列。


“向同行好医生学习,谢谢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荣誉属于他们!我们一起做个好医生,跟党走,做表率。”当晚,陈海生在朋友圈发表感言。就在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他还荣获广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不到两个月连拿省、市两项大荣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从医30多年的陈海生是我国心血管外科技术最全面的专家之一,主刀高难度心脏手术超过1万例,曾获广东省争创“三创一好”模范标兵、广州市先进工作者、广州榜样年度人物、广州最美医师等荣誉。他以这些荣誉为荣,也深知背后的责任与担当,并常常以此鞭策自己,守护好群众的健康心跳。



 

专注救心的“金刀手”


广东好医生结果公布那天,陈海生身穿白大褂、双手抱胸、目光炯炯的照片在朋友圈热传。但他最令人难忘的照片,却是一副全无形象的模样:穿着皱巴巴的洗手衣瘫坐在地,背靠墙根,光着脚,昏昏睡去。


那是2018年父亲节前一天,救护车送来一名主动脉夹层A型危重患者。“病人到院时已接近休克,情况十分危急。但再危重的患者我们都必须接,也必须救。”这是陈海生的原则,他一直以此要求团队,这一次也不例外——他原计划和女儿外出度假,弥补因工作忙而缺失的陪伴,但奉行生命至上的他再次爽约。


从晚上8点奋战到第二天早上8点,手术顺利完成。走出手术室,陈海生靠在墙边,拿起手机,看了一下女儿发来的信息:“20年来,早习惯了,我以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几年过去了,陈海生仍旧能够完整复述这一段话。而当时他连笑都没了力气,靠着墙沉沉睡去。


麻醉医师看到了,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一幕。照片很快在网络疯传,陈海生因此成了网红。但他很少提这段故事,他更关心如何抢救患者。


前不久,80岁的刘阿婆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因为身体条件差迟迟不能手术,不手术又有心梗风险,就在住院期间她还发生过心跳骤停。怎么办?陈海生不肯放弃,经过团队反复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与应急方案,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最终决定实施经股动脉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后3天刘阿婆就可以下床活动,康复良好。


像刘阿婆这样的病例还有很多,陈海生团队经过多年的打磨,TAVR手术在全省名列前茅,手术成功率达100%,堪称奇迹。


奇迹源于陈海生和团队对医术的不懈追求和磨砺。


陈海生祖籍茂名高州,因为在海南出生,所以叫海生。1993年随退休的母亲回老家生活,并入职高州市人民医院。到医院不久,他对心脏手术的关注和琢磨引起了医院领导的注意,认为是一个好苗子,1996年派他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修。


这家医院是我国心血管病医疗、科研、 预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陈海生在这里开启了“救心”之旅,“在阜外,我对心脏外科领域有了深入认知,也坚定了在这一领域坚守的意愿。”


▲ 陈海生正在主刀手术


此前,高州及周边地市的心脏病救治力量较弱,很多患者要到广州求医。高州到广州超过350公里,对不少患者来说,这可能就是生与死的距离。有鉴于此,1998年高州市人民医院搬进新大楼后,有了相对充足的学科建设空间,陈海生找到院长,希望开设心外科,更好地守护一方群众。


他没有令大家失望,仅仅7年的时间,心外科年手术量就从几十例到上千例,一家县级医院竟成为全国心外科年手术量最早突破1000例的10家医院之一。


同时,他不断进行技术创新,1998年率先开展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999年提倡微创技术,同时开办只有少数医院能做的婴幼儿手术;2003年在广东率先开展全胸腔镜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手术,2006年率先开展胸腔镜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007年,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评选首届优秀医师奖——金刀奖,全国共有5人获奖,他们被称为“金刀手”,陈海生是其中之一。

 


为患者提供“终身保修”


2017年,陈海生加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为邀请陈海生加盟,医院院长曹杰多次与陈海生长谈,从医院过往到未来规划,从人才建设到学科发展,毫无保留,用真诚和实干打动了后者。“曹院长还带着我拜访了老院长黄达德,他是心外科前辈,我们有许多想法不谋而合。”陈海生说。彼时也有多家高水平医院伸出橄榄枝,最终他选择走进盘福路1号。


曹杰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到,邀请陈海生加盟是他在人才引进中最得意的事情之一,而陈海生也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医院的信任和支持。


加入医院的第2年,陈海生就被评为“广州十佳最美医师”。新成立的心血管大外科也迅速成为拥有11名医生、26名护士的强大科室,建成急重症心脏中心,拥有自己的ICU病房和ECMO等最先进的救治设备。


不管在哪个平台,陈海生都坚持创新,追求以最小创伤减轻患者的痛苦。比如2018年,他又在省内率先开展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高龄A型主动脉夹层,打破该病种高龄的手术禁区,同年成功开展行经心尖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新技术;2019年,率先开展经股动脉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R),此后他的该术式年手术量在全国心外科一直名列前茅。


“2019年,陈主任带着我们完成了近400例手术,其中110多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高危重症患者比较多,很多都是节假日加班完成的急诊手术。”他的助手吴丽映说。


此后,陈海生将每年的目标提升为500台。“我年轻时就在业界有了一点名声,不仅因为手术质量,也离不开手术数量。”陈海生说。这是一位医者的自信——至今他已累计开展高难度心血管手术1万多例。


▲陈海生为88岁老人做非停跳搭桥手术,术后恢复良好


对于患者,陈海生开玩笑说,他提供的是“终身保修服务”。他的手机号码和微信对所有患者开放。20多年来没有换过号码,每天24小时开机,只为有患者遇到术后问题,可以第一时间电话询问,获取建议。


他记得,2016年接到一通来自贵州六盘水的陌生电话。来电者是个年轻人, 20年前陈海生给他做了手术,现在他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身体很健康。因为父亲得了急性心梗,当地没有条件治疗,便找出当年病历,试着拨打了上面的电话号码,没想到还能联系上陈海生。


如今,在陈海生的要求下,广州市一医院心外科团队所有人都向患者公开手机和微信。吴丽映说:“我们经常凌晨两三点接到电话,患者说哪里不舒服,我们立即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建议他是立刻去医院,还是观察处理……”


2020年2月,大年初六,陈海生接到一个求救电话,对方语气很着急:“陈主任,我是主动脉夹层患者,去年请您做的手术。现在我哥胸口也很痛,可能也是主动脉破裂。”陈海生记得这位患者,他来自一个马凡综合征家族,该病一般都伴有心血管异常,特别是合并心脏瓣膜异常和主动脉瘤。因此他当机立断,“不要耽搁,赶紧送到医院来!”


患者送来时有些低烧。当时疫情形势紧张,收不收?手术做不做?这些都需要陈海生拍板。他面不改色,与助手确认检查和流行病学史基本排除感染后,穿上防护服走进手术室。为避免风险,他还是要求关闭了手术室层流空调。室外温度只有8℃,陈海生脱下防护服浑身冒着热气,湿了干、干了湿的洗手衣一半湿漉漉的,另一半是厚厚的白色盐渍。


就在2020年1月至4月,面对新冠疫情侵扰和物资紧缺的压力,陈海生坚持完成急危重症手术30多例。4月,他还在中亚、中欧大血管论坛网络会议上向国外同行介绍了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主动脉夹层手术的经验。


面对病魔,已经50多岁的陈海生依旧是一名拥有无穷力量的战士。


 

两万五千公里“爱心长征”


2021年4月,广州的春天早早到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在广州市一医院心外科的病房里,陈海生也播下了一颗生命的种子。


“恢复得很好,过两天就可以出院了。”陈海生对乖巧的小轩说。来自广西钦州的他今年7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从小与病痛为伴,因为家里无力承担手术费用,一直没有治疗。


3月29日,在陈海生爱心团队推动下,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李家杰专项基金落户广州市一医院,小轩成为第一位受援患儿,在基金会资助和医保报销、医院减免部分费用的帮助下,几乎零费用完成了手术。


不久后,小轩将正常入学,和普通孩子一样自由奔跑、嬉闹。“十分感谢医院的帮助。之前因为家庭困难,一直没给孩子治病。”小轩父亲回忆,当他听在广州打工的同乡说,广州市一医院有专门救助先心病的项目,就赶紧带孩子来求医,陈海生第一时间接收了小轩,为他争取到基金支持,并亲自手术。


为小轩做完手术,陈海生再次启程,自赣州市石城县始,经由黔南州都匀市、独山县、福泉县、惠水县开展5场爱心义诊筛查活动,为150多名孩童开展先心病筛查,发现有29名患儿符合手术指征。他们将先后前往广州,由陈海生爱心团队手术,让他们的心脏恢复健康有力的跳动。


心外科专家常说:“拯救一个患者,就是拯救一个家庭。”它有两重含义,一重是说心脏手术风险高,出现突发状况可能性大;另一重则关注成本,心脏手术费用高,很多家庭无法承担,还有一些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前者要求医务人员提高技术能力,后者则需要政府、社会等层面的救助。


特别是先心病患儿,对一个小家庭的压力极大。我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并不少。相关数据显示,自2003年开始,先天性心脏病一直是广东省发生率居首位的出生缺陷类型,也是我国0~5岁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


▲陈海生为孩子检查心脏


陈海生见过许多先心病患儿。既然看到了,他的心就没有放下。


2008年他曾经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医院给了他200万科室启动资金,他申请拿100万做慈善。第二年,他成立陈海生爱心志愿服务团队,到基层宣传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和最新的治疗手段,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12年来,他和团队已经走访了广东32个县(市),还远赴西藏、江西和贵州,爱心总里程超过了2.5万公里。


2009年,在当时的广东省卫生厅支持下,陈海生启动“百万爱心工程”,探索通过“医保报销一点、基金会资助一点、医院减免一点”的三点模式,计划为100个先心病患儿提供帮助,让其少花钱或不花钱就可以手术。


100的目标很快突破。他先后与广东省一心公益基金会、北京屈正基金会、广缘爱心基金会、广东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签订协议,累计引进社会慈善基金超过1800万元,成功救治1800多名先心病患儿。所有受资助患儿均由他亲自主刀,手术成功率100%,重新燃起1800多个贫困家庭的希望。


2019年,他还通过远程会诊,对西藏波密县贫困先心病患儿进行筛查,免费为12名先心病患儿手术治疗,中宣部委托中央电视台节目组全程跟拍。


同年6月,陈海生第七次赴湛江义诊。出发前一天晚上,他收到一条信息:“陈医生您好,我是湛江遂溪人,我妹妹小花也有先天性心脏病,但她已经超龄了,不知道您能不能帮我们看一下。”


发信人是19岁的小英,来自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家庭。年幼时,母亲精神失常,生活重担完全落在父亲肩上。14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小英成了一家之主,艰难照顾着几个弟弟妹妹。而就在同年,12岁的大妹妹确诊先天性心脏病。因为筹集不到手术资金,一拖就是5年。陈海生带着希望来了,但妹妹却超龄了——资助年龄要求16岁以下。


听说了孩子们努力生活的故事,陈海生流泪了。他拍了胸脯,“你放心,有我们在。”随后他向基金会争取到3万元资助,又组织科室捐款,为小花做了微创手术。术后一周,女孩就出院了,还没留下疤痕。


后来他又几次带队赶赴遂溪,直接到小花家里为其复诊。看到女孩担心今后的生活,他又多方安慰,“你的手术恢复不错,对结婚生孩子没影响的。”他相信,“救心”既要救治心脏疾病,也要让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


总结自己的从医初心,陈海生说:“仁心仁术,至精至诚。”后四个字概括了他对医术的执着、追求,前四个字则表明了他对医德的理解、践行。


“我在农场长大,了解基层家庭的困难。”陈海生说,既然自己有能力,就要力所能及地去帮助更多的人,“做慈善不是拍脑袋,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底气,爱心之路很长,但我们会一直走下去。”

 



主笔 | 宋炳军 

记者 | 王璐

编辑 | 方羊 王侃 尹蓁  责编 | 张秀丽

通讯员 | 魏星 张雄

来源 | 本文发表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推荐阅读

首部粤港澳大湾区疫苗创新蓝皮书发布!这些观点颇受关注



是否针对奥密克戎更换疫苗毒株?钟南山剖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